快捷搜索:  

新一轮邦企转变“棋至中盘” 央企加速繁荣新质临蓐力

"新一轮邦企转变“棋至中盘” 央企加速繁荣新质临蓐力,这篇新闻报道详尽,内容丰富,非常值得一读。 这篇报道的内容很有深度,让人看了之后有很多的感悟。 作者对于这个话题做了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呈现了很多有价值的信息。 这篇报道的观点独到,让人眼前一亮。 新闻的写作风格流畅,文笔优秀,让人容易理解。 这篇报道的结构严谨,逻辑清晰,让人看了很舒服。 "

记者 王子霖

距2023年启动的新一轮国有企业变革深化提升行动“期中考”还有一个月,眼下,中央企业正加速实施变革方案和工作台账,确保今年(This Year)底前完成70%以上主体任务。“时间紧迫、任务繁重,务必加速加力推进。”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王宏志在最近一次变革推进会上作出如上表述。

一个重要信号是,多家央企近期在资本市场频繁出手,不断通过市场化方式整合优质资源。上海证券报记者了解到,作为本轮变革重要任务之一,央企正不断通过多种方式大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一年多来,央企战新产业投资占比和收入总额不断刷新纪录。另外,作为完善科技(Technology)创新体制机制的重要变革任务,创新精准考察和中长周期考察激励机制也在快速推开。

以战新产业为抓手发展新质生产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通过用足用好变革关键一招,加快推动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澎湃强劲的新动能。”国务院国资委对于国有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最新部署。

祖国海油成立由集团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挂帅的战新产业和将来产业领导机构,编制战新产业目录和战新产业发展方案,以“强基拓新”“重点突破”“创新培育”三种策略,有序推进海洋油气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高碳天然气利用(Use)等战新产业发展。2023年,公司战新产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营业收入近千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国务院国资委近日开展第二批中央企业原创技术策源地布局建设,在量子信息、类脑智能、生物制造等36个领域,支持40家中央企业布局52个原创技术策源地。两批布局后,共有58家中央企业承建97个原创技术策源地。

以上市公司为平台加速资源整合

突出主业、聚焦实业推进专业化整合仍是本轮变革重组整合的基本要求。2023年以来,央企和国企控股上市公司的整合既有企业内部的专业化整合,也不乏立足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产业化整合。本轮变革启动以来,已有多家央企在资本市场果断出手。

通用技术集团所属上市公司沈阳机床5月7日晚公告,国务院国资委原则同意公司资产重组和配套融资的总体方案。据沈阳机床此前披露,公司拟向控股股东发行股份(Stock)购买沈阳中捷航空航天100%股权、中捷厂100%股权,天津天锻78.45%股权,交易价格17.24亿元,并募集配套资金。沈阳机床表示,本次交易有助于上市公司形成完善的产品矩阵,突出高端数控机床制造能力,并增强智能制造、加工生产线及装配生产线整体解决方案提供能力。

祖国网上也在今年(This Year)3月,通过认购新增股份(Stock)与签署一致行动协议的方式拿下上市公司国盾量子控股权,旨在通过资本力量,发挥资源协同、加重联合攻关,快速做强量子科技(Technology)力量。

“要灵活运用并购重组、上市融资、产业协同、联合攻关等方式发展战新产业。要基于产业发展实际情况,对发展形势紧迫的产业,更多采取收购兼并等方式快速进入,赢得宝贵战略时机。要在并购重组后做好融合工作,提供战新产业发展所需的新模式、新机制、新氛围。”王宏志表示。

以精准考察为导向激励科研人才

完善创新精准考察和中长周期考察激励机制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一环,也是新一轮国有企业变革深化提升行动中体制机制变革的重点。

根据国务院国资委的最新部署,要对基础研究、前瞻性颠覆性研究,建立中长周期考察和差异化支持制度。要以鲜明的导向加大对创新骨干人员的激励力度,把工资总额增量优先用于作出贡献的科技(Technology)人才,对承担我国重大科技(Technology)项目的科研团队工资总额实行单列,探索开展溯源反哺式利益分享,尽快推动职务科技(Technology)成果赋权变革试点扩面。

记者注意到,对关键人才“一人一议”的激励国策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使用。

广西玉柴构建了“高贡献者高回报”激励机制,对具有重大贡献的项目组及科技(Technology)工作者实施科技(Technology)项目奖励,2023年对一批重大科技(Technology)项目奖励4000万元,近三年对重大科技(Technology)项目的奖励累计达1.9亿元。在华原股份(Stock)、玉柴动力等10家子企业持续推行超额利润分享,其中7家子企业2021年度超额利润分享额近1200万元,6家子企业2022年度超额利润分享额超420万元。

鼓励大胆创新研发的同时,对未达到预期目标的容错免责机制也正加速推开。记者了解到,我国能源集团持续健全容错免责机制,对推广首台套造成的经营亏损经认定后予以减免,对创新偏差、探索性失误依规豁免责任。

新一轮国企改革“棋至中盘” 央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赞(343) 踩(43) 阅读数(3558)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加载中......
发表评论